本报讯 近年来,鹤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落实“六稳”“六保”,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因地制宜创新改造模式,持续发力推动工作进展。去年以来,共争取上级资金7.85亿,完成改造面积180.8万平方米,墙体改造10.8万平方米,管网改造65.5公里,道路改造45.3公里,绿化改造2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9亿元,惠及1.6万户、6万余人,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到一以贯之,内生动力破解合力难
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关键,从组织领导,编制方案标准,健全推进机制,广泛征求意见等方面,统筹安排,统筹落实。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做到牵头抓总“一盘棋”。瞄准工作定位,找准政策发力点,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统筹推进。强健组织肌体,打造核心领导力,市政府牵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与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鹤壁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划分县科级干部责任区,以有力的领导,高效的组织,清晰的思路统筹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二是编制方案标准,做到顶层设计“一条线”。全面调查摸底我市老旧小区基本情况,绘制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路线图”,出台了《鹤壁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确定各方任务,明确资金分配,细化时间节点,夯实工作责任;倾听群众呼声,结合我市老旧小区特点,制定印发《鹤壁市老旧小区改造标准》,确立6大项,共计37小项主要标准,使工作靶向发力。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做到上下联动“一股劲”。制定《鹤壁市老旧小区考核评价任务分解》,督促各区按照任务分解抓紧安排落实。建立健全的部门联动机制、定期督导机制、工作通报机制、工作考评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召开12次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会及调度会;坚持周总结、月汇报、季观摩的督导考核机制,及时通报督导结果5期,通报情况与百城提质排名挂钩,形成压力传导。四是扩大群众参与,做到左右互动“一条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改群众之所需。改造前,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楼院长会、发放调查表、上门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改造中,邀请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为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改造;改造后,选择积极性高、有代表性的居民参与物业服务管理,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实现了改造思路从群众中来,改造项目落实到群众中去。激发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内生动力”,居民从“局外人”变成了“主人翁”,大家一条心互动齐动,合力改造,合力改善。
发挥两个作用,党建引领破解推进难
积极发挥党的先进性,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工作高质量推进。一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群众纽带作用。街道办事处、社区牵头在老旧小区成立党支部,聚力违建拆除,收集汇总居民意见建议,协调存在问题,引领居民积极参与改造和管理。二是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个老旧小区选出1-2名威望高、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义务宣传员,在小区内广泛宣传本次改造政策、改造计划以及改造内容,努力在小区内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
紧抓三个层面,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共担的原则,努力探索改造资金筹集模式。一是政府层面主导。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19年以来,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争取上级改造资金7.85亿元,其中2019年争取资金2.5亿元,2020年争取资金5.35亿元;市区奖补配套资金,针对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市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766万元。二是社会层面参与。建立健全专营单位投资、引进社会资金等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水、电、气、热、通信、广播电视等管线专营单位,将老旧小区内属于各自产权的管线迁改、缆线规整等工作,优先列入本单位工程项目实施计划,累计投资6000万元;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在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参与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养老设施、室外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居民层面共担。按照资产归属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明确居民出资责任。鼓励居民个人捐资、捐物、捐劳动力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外墙保温改造中,按照每平方米20元的标准由居民分摊,目前已筹集资金960余万元。
坚持四个结合,统筹推进破解提升难
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坚持做到四个科学结合。一是结合小区居民需求,落实惠民政策。不让群众吃“套餐”,要让群众“点餐”。在老旧小区内广泛开展征求改造意见工作,累计征求意见、建议1600余条,确保改造工程成为民心工程,确保国家政策得到落实,确保小区居民满意。二是结合规模化社区建设,整合分散小区。积极对集中连片的小区进行整合,实施拆墙透绿,实现资源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共享,形成规模社区,更加便于管理。全市共合并楼院37个,其中淇滨区黎阳路办事处外贸局家属院整合了9个家属区,山城区红旗街道办朝阳小区整合了9个家属区。三是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加强对老旧小区改造中智慧化管理建设,在门禁系统中增设人脸识别、智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理、社区定位等内容,并与智慧城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联网,提升全市社区智慧化的管理水平。老旧小区改造以来,34个小区新增门禁系统,73个小区增设监控等安防设施。四是结合背街小巷整治,丰富文化内涵。全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整治统筹推进一并整治,既要改造好老旧小区这个“里子”,又要整治好背街小巷这个“面子”,通过升级改造注入文化“灵魂”,点石成金。山城区红六巷老旧小区,依据厂矿机械工人聚居的特点,以工业记忆为主题,利用工厂废弃物件构建工业景墙、活字印刷广场、矿山机械模型等,形成浓厚的“工业风”氛围。(中华建筑报记者 王富亮)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