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解读
国家森林城市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12月29日,记者从太原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了《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标志着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总体规划》时表示,《总体规划》定义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愿景为“绿水青山,森林太原”。按照我市未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体系“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总体布局为:“一核、两脉、三圈、四极”。
聚焦中心“一核”
要以中心城市核心区生态景观建设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核。这里是太原市人口最为集中、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对生态环境改善诉求最为迫切的区域。在这“一核”上,未来将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景观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开展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使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提高广大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同时,形成对国家森林城市规划建设的认同感,让生态走入人心。
依托山水“两脉”
一是太原市东、西、北山形成的山脉,是太原市绿化造林重点建设工程的骨干动脉,在太原市中心城区外围形成生态保护的屏障,作为太原市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等项目的重要载体,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主要支撑;二是汾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水脉,水脉串联起了太原市中心城区以及下辖的三县一市,通过在水脉周边开展水系绿化等工程,构建生态连通的廊道,构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串联网络。太原市的山脉与水脉构成了一种“山为屏障、水为滋养,山为依托、水为网络”的总体结构,涵盖了未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中的主要建设项目区域,也体现了太原市独特的山水格局与城市总体风貌。
打造生态“三圈”
一是城郊森林公园城市生活生态圈,通过环城道路生态景观带、森林公园等生态休闲场所的建设,达到增景、增色、增彩的效果,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圈层。例如:尖草坪区主要体现胜景再现;杏花岭区主要体现康养游憩;万柏林区主要体现生态科教;迎泽区主要体现寓教于乐;晋源区主要体现湖山古韵;小店区主要体现康体休憩。二是近郊平原及丘陵休闲生态圈,通过林业产业发展、经济林建设、生态旅游项目、特色小镇等不同项目的规划实施,形成对城市核心建设圈的支撑体系。三是远郊山区防护屏障生态圈,打造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的自然屏障。
彰显特色“四极”
以太原市四县市即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根据各个县市的主要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建设:娄烦县主要体现“水”,突出水源涵养林和汾河上游湿地保护修复建设;古交主要体现“山”,突出矿山生态修复和家庭林场康养建设;阳曲县主要体现“林”,突出生态屏障防护林带和全域森林康养特色旅游建设;清徐县主要体现“田”,突出农田防护林网的完善。总的来说,以“三县一市”“山水林田”作为太原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李军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我市将打造林水相依、林城互彰、森林围城、绿意满城的高品质城市,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健康宜居、生产空间绿色安全,让锦绣太原盛景重现三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