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长约1.8米、宽0.8米的电动车地面充电位,王英自从3年前搬到洛社雅西社区新盛花园A区二期开始就充满了期待。这个安置房小区原本有地下车库,但长而陡的坡道让他们这些年纪大、腿脚不灵便的居民不愿推车下库。一周前,镇政府出资在小区新建的188个充电车位启用,她夸赞不已,“6角钱一度电,一般的电动车1元钱就能充满,真是价廉物美。”惠山区牵头推进电动车整治项目的消防部门负责人拿出一份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区206个小区,目前已完成电动车停放和充电难题的有149个,完成率72.3%,为全市各区(市)第一。
区区停放电动车的“方寸之地”,竟是民心渴盼。从7月份开始的摸底调查显示,惠山区电动车总量达19万余辆,充电桩缺口不小。“主要是安置房和老旧小区停车库都以地下为主,存在入口窄、坡度大、急转弯等问题,”洛社镇张镇桥村相关工作人员说,再加上地面电动车位数量太少导致“停车难、充电难”,随之而来的“电动车上楼”“飞线、楼道充电”等现象较普遍。区消防部门负责人说,这不但影响小区环境,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电动车充电发生的火灾事故不少。”惠山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个民生短板必须尽快解决。
面对安全和方便难以兼得的矛盾,惠山区最终确定的“堵疏结合”的整治方案中,百姓诉求成为首选,“增加地面停车位和充电桩,满足百姓的基本诉求。”
楼道充电是安全隐患,不“堵”不行。全市首批电梯AI识别阻车系统在惠山率先得到推广,玉祁街道物业管理部门人员介绍,电梯内安装一个探头后,电动车一进入,就触发了报警系统,电梯停运,但不影响轮椅、婴儿车等其他车辆。“有的居民在电动车上覆盖雨衣想混进电梯,同样被识别出来了。”洛社镇在新盛花园22部电梯内安装了摄像头,“杜绝了电动车上楼和飞线充电的现象。”
“堵”是手段,“疏”才是目标,也是百姓所盼的落实。张镇桥村从8月13日起对张镇家园安置房小区连续开展专项夜间整治行动,基本上消灭了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现象。与此同时,村委协同张镇家园楼道议事会,邀请小区居民、物业公司多次协商方案,最终确定通过拓宽道路、整合空地等措施,腾出小区公共空间,增设充电点位和充电桩,其中还设置了20%的大功率电动车充电桩。洛社镇物管部门负责人孙新说,全镇40个住宅小区,镇投资500万元,为5个安置房小区新建了2400多个充电桩,另外35个商品房小区,则引导物业公司引入第三方进行免费安装充电兼停车设施,“充电费用略高于安置房小区,但总体满足了居民的需求。”长安街道在社区启动“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引入第三方公司,投资新建了地面上的停车位和充电桩,“这里收费要贵一些,车主向物业购买专门的充值卡后,刷卡1元钱可以充电6小时。”街道物管办工作人员胡舜说。
不同方式解决了不同楼盘的电动车“短板难题”,但殊途同归。惠山区多部门联动参与整治,推动搭建防雨棚、低价格惠民等配套项目。截至11月底,惠山区共累计投入3136万元,新建电动车停车位21311个,充电桩25418个,“基本达到补缺的数量,年底前将全覆盖完成。”(裘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