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江苏建设> 正文
江苏107个村镇被命名全国文明村镇 聚起乡村精气神
2020-12-04 10:07:3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洁  责任编辑:黄静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南京竹镇镇、常州仙姑村等107个江苏村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比2017年增加了27个。

  “全国文明村镇”每三年表彰一次,是综合评价一个村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文明擦亮的金字招牌下,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暖的乡村振兴人文画卷徐徐展开,聚起江苏乡村“精气神”。

  依托载体,让无形变有形

  思想引领,文明塑魂。近年来,我省把理论宣讲和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等有机融合,在乡镇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宣讲队伍,打造板凳课堂、百姓茶馆、群众舞台等品牌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精神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高邮市卸甲镇,由41名党团员、教师、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卸甲凤鸣“理论+文艺”传唱队,以“理论+文艺”的方式创排了《不忘初心跟党走 改革创新再启航》《打赢防控阻击战 攻坚克难谱新篇》《拾荒妈妈》等节目,用“小切口”讲实“硬道理”,吸引了5万观众。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落成1.1万平方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情景体验—道德讲堂”“文化变迁—村史馆”“红喇叭”“两山”理论宣讲点,将宣讲融入生活,并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四点半”课堂为老中青提供各类服务的同时实现理论宣讲,推动新思想落地生根。

  除深入到田间地头、公园亭廊的宣讲小舞台外,宜兴丁蜀镇还创新在新媒体上开展“东坡夜读”品读会,以“分享主播”的“带货”方式带动学习热潮,参与人数突破20万,立心铸根,凝聚了强大思想合力。

  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转化为有形的项目、载体和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滚滚春潮,激荡着江苏钟灵毓秀的土地,滋润着基层人民的心田。我省从“爱、敬、诚、善”入手深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建设,激发了基层志愿服务潜能,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像这串葡萄,一定要梳单层果……”句容丁庄村活跃着一支“葡萄架下”志愿服务队,“葡萄大户”陈志军就是其中的一员。传授技术,每年还帮助群众销售葡萄达万斤以上,结对传帮带,一起奔小康。

  在“阳山桃文化残疾人创客中心”,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的18名残疾人,在专业师傅传授下学习桃木雕刻技术,既让残疾人用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又传承发扬了桃文化,成为全村一大特色亮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建近12.9万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8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3万场次。一组组数据令人鼓舞,一个个变化更是引人赞叹,文明日益成为江苏城乡大地的亮丽风景。

  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暖人心

  我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度融入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开展封建迷信、厚葬薄养、高额彩礼、黄赌毒、非法宗教等专项整治,有效净化社会风气。

  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儿媳刚一走,唐先侠就拿出家家户户都有的一个小本子,把儿子儿媳今天来探望她时做的家务、买的东西等一一写下来。看着这段时间以来“孝恩簿”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唐先侠咧开嘴。

  为什么要在村里统一发放“孝恩簿”?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党支部书记杨洪志介绍说,几年前,村里凭借草绳加工产业摘掉了贫困帽。然而,口袋富了,精神文明却没跟上。这个有着542户、2340人的村庄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初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村里统一给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一本“孝恩簿”,让老人把子女对自己的孝行记录下来。村里成立孝亲敬老活动督查小组,定期到老人家中逐户询问赡养费、医药费、探望次数等落实情况。自从设立“孝恩簿”后,村里年轻人形成了相互比孝心、比关爱的局面,厚葬薄养、不孝顺父母现象几乎绝迹。

  新农村有新变化,新农民享受新生活。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之中,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高原村先后投资百余万元建设“秀才榜”“道德长廊”“新风园”“六尺巷”等阵地,村里设立秀才专项奖,每年对考取本科的大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激发青少年崇尚文化、热爱学习的热情,全村共有各类本科生217人,其中不乏北大等名校学生,高原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

  溧阳市埭头镇余家坝村推行墓穴迁移政策,规定凡是余家坝村居民去世后统一安置在生态公墓且达到村里丧事简办标准要求的,主家只需交纳500元墓穴成本费,同时村里还免费配套1个墓碑。去年,村里新建“家宴中心”,凡本村居民举办红白事符合村里规定的简办标准的,均可免费使用场地,并由村集体提供免费厨师、鼓乐、志愿文艺演出等,以优惠政策转变村民观念。

  好民风、好家风、好乡风,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悟道德力量和伦理温度。

  “三美融合”,绿满山川画卷舒

  “在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时,我们先后7次召开民情恳谈会,让村民道实情、吐心声、提意见、说建议。初步方案形成后,又发动村民反复讨论,进行12次修改完善,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最终确定规划。”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党委书记李全兴说。

  山泉村,民富、村美、风气好,被人们称为“流淌幸福的村庄”。但在十几年前,它是被“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以及向阳村、三房巷村等“江苏省明星村”夹在中间的“洼地”。村集体负债4700万元,治安问题突出,干群关系紧张,很多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村里去。如今的山泉村以打造生态美村为关键,持续植树造林,整治山泉河,打造高颜值人居环境,所有房型统一采用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呵护了青山绿水,也留住了乡愁记忆。

  生态文明建设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给江苏镇村带来勃勃生机。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首创“企业河长制”,除乡镇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外,企业也主动担起这一重任,为河道水质的好转出资出力。

  村里“脏乱差”的环境,一度让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的“乡村旅游梦”可望而不可即。在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后,菜花丛中崛起的“中国最美村镇”登上央视《航拍中国》。常年在外打工的晏德贵也因此返乡吃上了“旅游饭”,在每年菜花节期间,他自家房屋改造成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

  4年前,“藏”在青龙山下的龙尚村还曾因“穷”被列为南京经济欠发达村。如今,一条蜿蜒曲折的网红“小川藏线”,打开了崭新的村容村貌。先后关闭4家陶土企业、2家采石场和2家砖瓦厂,并将靠山边的茅屋村进行整体搬迁,建造的龙尚湖将水供给下方8个自然村,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河湖水库、文化广场、健身步道、民宿酒店等构建的新田园生活风貌,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打卡”度假。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江苏美丽乡村展现出新的活力。(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