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南京栖霞区标准化治理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辖区内的龙潭街道目前共建设63处垃圾亭房,并计划将亭房建设升级,增加小厨宝设施,让居民体验冬天里的“温暖服务”。
改造升级 运行智能化垃圾收集亭房
据介绍,《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为了让9个撤桶并点小区居民投放垃圾更便捷,龙潭街道16个小区结合自身垃圾分类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实际,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要求,统筹协调,在目前34处简易亭房的基础上增加智能设备,逐步升级简易亭房。同时,为了让居民在冬季投放时洗手不沾凉水,计划增加小厨宝设施。
“扫楼”式走访宣传 实现居民知晓率全覆盖
为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街道让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们带头了解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各社区还先后组织楼栋长、居民代表,多次参观、学习第一批街道先行先试康靖花园小区。在9月底已完成入户宣传100%全覆盖。此外,借助人口普查上门调查契机,再次进行一次“扫楼”行动,共发放宣传指引画册2万余张,一封信2万余张,张贴强制分类宣传画1500余张,举办垃圾分类法制宣传广场活动2场,开展法制宣传6场,全面宣传《条例》。
全员参与促文明 构建长效分类管理机制
撤桶并点以来,各社区班子成员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作用,利用片区网格化,社区干部全部沉在网格中各垃圾分类收集点,以点为中心,包人到户,针对拆迁安置房小区居民多年来养成的“老习惯”式的扔垃圾和一时难以改变定点定时投放的居民户,社区干部主动“领菜单”,利用下班时间上门宣传和引导,通过社区干部不懈的努力,不紧得到“老习惯”户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还带动了家人和亲戚朋友加入扔垃圾、改陋习的队伍中。
在建立长效分类管理机制中,着重加强了各社区桶边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桶边指导员通过前期宣传招募,邀请专家专业培训。目前共培训垃圾分类各类指导人员248人,其中垃圾分类指导员130人,党员志愿者53人,来自不同岗位的社区志愿者65人。
在桶边指导员队伍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社区党员志愿者先进和感人事迹。中国水泥厂老龄化人口占比较大,为了让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志愿者陆阿姨主动上门“一对一”进行垃圾分类讲解,每天提前来到收集点认真工作7个小时的桶边指导员岗位下班后,还主动上门关心空巢老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碰到有不正确的时候,她主动动手帮其分解,并不厌其烦告知今后碰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分,并带走分类的垃圾投放到收集点上。像这样的党员志愿者、桶边指导员龙潭街道还有很多,他们耐心认真地指导大家精准分类,为美丽龙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一步,龙潭街道将全面落实垃圾分类长效管理工作,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以更新颖的形式、更多元的载体,拓展垃圾分类宣传维度。真正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运行体系,促进整个龙潭地区更加整洁、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