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助力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成主流

2020-12-08 10:04:5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李会责任编辑:黄静

助力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成主流

  建筑能耗如今已成为与工业、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未来,绿色智能建筑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已完善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新建建筑已经在路上。

  推广正当其时

  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已上升到27.45%,逐渐接近三成。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至35%左右。

  实际上,我国建筑业总体上仍没有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在建筑领域高耗能问题亟待解决的当前,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绿色智能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楼宇将不仅满足人们对舒适、经济等个性化要求,还要最大限度满足环境友好、节能环保的需求。

  其实,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绿色贯穿于建筑,意在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使建筑和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的建筑。

  早在2008年前后,我国就启动了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给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评定等级。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被评定为绿色建筑。

  如何做到绿色

  美国旧金山市建设局局长JohnS.Rahaim曾分享,美国政府推动绿色建筑的三大战略就是高效、监管、激励。在这些方面,旧金山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旧金山政府通过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积极进行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鼓励使用可循环水,要求所有的建筑有绿色元素或者太阳能板。

  不仅如此,旧金山对建筑废弃物的监管和处理也都非常严格,当地80%的废物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当地还通过激励机制改变地区规划,科学选址,鼓励在交通比较好的地方建设高密度的建筑。

  对于我国的绿色建筑,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表示,未来应集中力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研究和建立绿色建筑理论体系;二是形成合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

  陈宜明表示,目前我国已完善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起开始实施,各省也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与国家标准有序衔接。另外,我国也已形成绿色建筑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并加强人才队伍的储备和培养。如今,包括咨询、设计、施工、物业管理和行政监督指导的人才队伍已从十几年前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

  使用过程中的绿色发展可借助于对现有楼宇或新建楼宇的能源分析、升级及管理,实现能源效率的优化,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成本,协助实现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佳系统运行效率及成本效益。

  除了顶层设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则建议,要以“绿色化改造”替代“棚户区改造”,这不仅节能减排,还能使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我国城市现有的400亿平方米旧建筑中,还约有一半必须进行抗震、节能、适老、节水等绿色化改造,这将产生约15万亿元的新投资需求。新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单体建筑到绿色建筑集群转型,从耐用、实用性向健康性、超低能耗和高端化转型,从居住功能向建筑健康、美观和更人性化转型。

  借力大数据

  当前,一些创新公司对建筑绘制了一个能耗图谱,纵轴表示365天,横轴表示24小时,每一个时间点的能耗数据都有明确显示。根据这张能耗图谱,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节能改造。还有不少建筑能耗分析公司利用大数据优势进行能耗数据远程分析,技术人员不需亲临现场,通过网络即可对建筑能耗图谱进行远程诊断。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第一个不仅公开建筑能耗,而且将市政府所有办公楼、医院、监狱、学校等建筑的运行信息都实时公布在网站上的城市。

  相比之下, 我国已被认证的上千栋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大都在设计阶段,真正运营阶段的能耗却没有结论。如何让楼宇在使用周期内实现效率最大化至关重要。利用好数字技术,将城市、建筑的相关信息定量化,清清楚楚地管理建筑、城市,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将产生建筑节能创新模式。建筑行业如果通过数据公开与共享,融合成互联网大数据,让信息数据在市场中流动起来,也将产生爆点。(李 会)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