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战线上的“尖兵”
工作之初,他是一名实习工长。他爱钻研业务,把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怎么让项目赚钱上。每遇到技术难题,他都要自己先“琢磨演练”施工过程,测算成本。正是因为他能站在双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他的每一次技术洽商才有了“沉甸甸的”份量。
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项目当电气工长期间,由于设计比较保守,没有考虑后期增加使用功能而导致的桥架增容,现场已经按图施工的桥架基本都达到了45%以上,但按照规范桥架内的电缆敷设不应超过截面的40%。如果重新扩大桥架面积,拆除已经安装好的桥架和电缆,再重新安装加工新的桥架,废掉原来的桥架,其工期和成本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苦思冥想后提出,取下原有的桥架盖板,将同规格的桥架反扣在已安装好的桥架上。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甲方、监理和设计的认可,该方法保证了安全使用功能,竣工一次性验收合格,一项“桥架增容”,共节约成本近200万元。
他工作之余的小发明、小创造给项目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节约的成本也越来越多。他个人的宗旨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也正因此,他从一名工长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商务经理。
BIM技术的“拓荒人”
2012年,BIM技术以其可视化、模拟性、信息集成化等优势被建筑业认可,平时就爱“出风头”的他开始跃跃欲试,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管道综合排布用BIM来展示,让他兴奋异常。2014年分公司准备成立BIM工作室,他自告奋勇,成了分公司BIM的第一代管理者,他带领着包括他只有两个人的工作室开始了他的“施工模拟虚幻世界”。为了更快更好地使用BIM软件,他自己建族库,软件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说:“我一定要让分公司所有的项目都应用BIM技术,并让他们享受到BIM带来的收益。”
BIM技术在分公司湘潭万达项目首次亮相,成功完成了大商业BIM地下室的综合排布,在万达内部反响很大,得到了业主的大力肯定。分公司的BIM技术也达到当地的领先水平,在湖南省观摩工地时得到了充分展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BIM技术在湘潭万达项目的应用》参加了中国安装协会的安装之星大赛,为分公司捧回了第一个奖杯。随后,BIM技术也在分公司得到了普及,张鹏也开始在几十个项目之间辗转奔波。
履约攻坚的“排头兵”
2018年,分公司首次独立承接装配式工程中海云筑项目,作为中海华北区域工期最为紧张的工程,他临危受命,扛起了项目攻坚的大旗。面对项目经理这个新的岗位,他白天忙着施工现场协调,夜里筹划着项目成本测算,甚至不慎扭伤骨折也全然不知。打了石膏,拄着拐杖,他依旧放心不下现场,因此导致脚伤不断复发,三个月就好的伤势反复近一年的时间才逐渐康复。“拐杖项目经理”“拐杖新郎”成了他这一年的代名词。
2019年底,他又一次勇挑重担,接管武清万达项目,挑战最短工期。受疫情影响,武清万达项目机电安装工期压缩近50%。“大鹏哥,这工程也太难了!”履约攻坚会上,大家纷纷感叹道。在这种高强度的工期压力之下,他带头完善整体组织架构、优化项目管理团队、合理调整资源配置,将工程化整为零,分层同步快速推进实体进度。工期紧,交叉作业面多,这无疑是项目面临的最大攻坚点,他带头利用BIM技术建模,搭设四维空间,破解管线综合碰撞问题8753条,大量减少项目返工返料问题,节约成本近80余万元。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纵横的管线是建筑的循环系统,而那些大型设备就是建筑的各个器官。“这批大型设备最重的可达15吨,吊装幅度45米,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呀!”“设备结构复杂,重量巨大,吊装大型设备,就像实施器官移植手术,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精细度。”张鹏结合实际情况,亲自指挥,综合分析了现场各方面条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吊装环境进行确认,直至吊装完成。
在万达攻坚雷打不动的每日销项会上,他逐项排查,倒逼落实,确保每个环节紧扣。小体格、抗大事,项目上大姐看着他日渐消瘦心疼不已,就是这小身板扛着几十斤重的焊管,连夜带着团队清理周转材料,为楼层移交站好最后一班岗。
“攻坚”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他常说“工作不要怕多,怕累,怕繁杂,这是快速成长助推器,也是试金石。”他扛起“党员攻坚先锋队”的旗子,带领团队在这条攻坚道路上“筑”梦青春,与项目一同“建”证成长。(张宏英 叶秋荷)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