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西的新兴工业城市新余,晨光柔和地挥洒在西郊的建设工地上,一条牵动当地百万百姓的绕城公路正在中建市政300名建设者的忙碌下,紧张有序地施工,这就是新余建市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国省道一级公路环城路项目。这条被称为投资最大、筹备耗时最短、所经路径最长、建设等级最高、辐射范围最广的“五个新余之最”的民生之路即将通车。
工程投资38.3亿元,长达57.323公里,宛如一条游龙缩短时空的距离,为新余画上了“一小时经济圈”和“半小时交通圈”。
重!穿着三防鞋走钢丝
新余环城路项目施工涉及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绿化工程、声屏障工程、交通机电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和附属设施,沿路有通涵336道、桥梁24座、隧道3座。项目经理周永新说,“一路走来,这57公里我们就像在走钢丝,心里的压力重于泰山。”让他倍感压力的“钢丝”是两次跨越浙赣铁路、一次跨越上新铁路、两次下穿高铁、两次跨越沪昆高速、两次跨越袁河,涉及5200亩征地拆迁,需要面对溶岩地质、煤系地层、破碎带、浅埋偏压、密集冲沟等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
开工以来,周永新常常穿着满是泥污的三防鞋,在这条“钢丝”上奔波。环城路项目花鼓山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经第三方检测鉴定为“低瓦斯隧道”。为克服这一“拦路虎”,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周永新多次来到现场,要求在隧道开挖前,必须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和水平超前钻孔,探明掌子面前方的有毒、有害气体情况,同时加强洞内通风,做好实时气体浓度检测,保证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施工。
难!让钢护筒在裸岩河床上生根
环城路项目花田袁河大桥是项目24座桥梁中最早开工的一座桥,由于近年来新余当地沙场经常在袁河上从事采砂作业,导致河床表面无覆盖层,河床岩层裸露。水中墩桩基冲孔过程中,护筒底部经常出现泥浆外漏、护筒偏位,无法保证桩基顺利成孔。为解决泥浆外漏,施工队向护筒内回填粘土、水泥,但都无法起到长期有效的止漏效果。为此,桩基施工队气势消极,准备退场。
老百姓的期待不能打折扣, 这是项目部必须遵守的 底线,只能尽快解决裸岩河床桩基施工问题。项目部邀请相关专家多次组织桩基钢护筒生根方案研讨会,最终决定对常规钢护筒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加大钻头尺寸,改进钢护筒封底方法。采用无钢护筒超前引孔,利用超前引孔孔壁作为水下封底混凝土模板,向钢护筒内浇筑水下混凝土固定止水的方法,让钢护筒在裸岩河床上真正生根了,成功为桩基冲孔作业提供了一个稳固、良好的密封环境。水下裸岩河床桩基钢护筒埋设施工关键技术荣获江西省省级工法。
险!挑战易坍塌“溶洞隧道”
2018年4月,当花鼓山隧道左洞施工至ZK23+128.7桩号时,掌子面拱顶部位空腔突然坍塌,塌腔深度约5米,塌口范围约3立方米,并有继续蔓延扩大的趋势。周永新得知消息后立即抵达施工现场,亲自作战指挥。凭借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当即决定对掌子面塌腔体进行反压回填,他深知一旦处理不当,不仅难以保证隧道实体质量,甚至会引发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首先必须有效遏制塌腔体继续扩大。周永新要求洞内所有人员设备全部撤出,等待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虽然暂时塌腔体已封闭,但因隧道洞内施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后续隧道如何安全通过塌腔体是当下的燃眉之急。周永新连夜查阅隧道塌腔处理相关资料。若采用传统水泥混凝土对隧道塌腔体进行回填,自重较大,极易破坏衬砌结构。而选取在初支上方填充具有轻质、较高变形能力的轻质泡沫混凝土,则可以很好地吸收空腔上方坠物的压力,改善结构受力,保证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通过塌腔体的安全性,项目部还在掌子面拱部上方打设了简易注浆长管棚,并在内部增设4根Φ22螺纹钢筋,形成一个沿隧道纵向的梁结构,有效保证了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及其周边围岩的稳定。花鼓山隧道于2018年12月顺利贯通。
新余环城路项目将于年底全面通车,通车后,将会成为连接高铁新区、下村工业平台、高新区、袁河工业平台的便捷通道,从根本上解决货物运输车辆穿城而过多带来的市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道路破损等一系列问题,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市容市貌。(陈玉霞 何艮艮)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