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城镇建设> 正文

初心不改挑重担

2020-10-28 13:24:45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作者:邢兆元责任编辑:于睿

  “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我这辈子都不会住到安全的房子里!”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张家坳村村民郭有才2017年申请危房改造,当年年底便住进了新房子。

  的确,如果没有共产党,如果没有脱贫攻坚,如果没有危房改造政策,已经74岁的老人家可能此生都无法再盖新房。这既是千千万万贫困户的缩影,也是他们的真实心声。2017年6月三原县成立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我毅然决定投入到这份具有挑战却又意义重大的工作中。

  接到组织任命后,我坚定了一个信心:虽然对脱贫攻坚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知之甚少,但一定要好好干,让危房改造工作在努力中有突破,让全县所有贫困户不再住危房,不辜负组织信任。

  上任第一天,面对陌生的环境,我给自己鼓足了劲。简单收拾后,办公室成了我的新家,正式安营扎寨。作为负责危房改造工作的扶贫干部,我深知摸清吃透危房改造相关政策要求的重要性,排查认定贫困户住房是否安全是关键。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精准确定危房改造帮扶对象后深入村落,到农户家中进一步排查、认定。我估算了工作量和难度之后,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定为“白加黑”“五加二”,即每天8小时正常工作之外再增加4小时。我用工作日完成了数据梳理,然后周末安排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住房情况、家庭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我系统正规地学习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要求,并将全县60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了彻底整理与归档,确保每一户信息精准。为了更专业地推动工作,我积极与相关领导沟通,从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抽调技术骨干30余名,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技术指导组,组织开展专题培训5期共计600余人次。

  通过对全县“农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确定的危房改造帮扶对象逐户排查,准确评定贫困户住房安全状况。经技术鉴定,陵前镇口外村有52户C级危房。我及时与相关领导沟通,然后委托专业设计机构,精准确定危房改造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一户一图纸、一户一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和同事们坚持全程监督,邀请设计单位技术员支援现场,在施工中对图纸理解不到位、混凝土强度不够、绑扎钢筋不规范等问题第一时间纠正。

  在验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村民贺田福家中无卫生厕所。经过与镇村沟通协调,我们为该户修建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并在竣工验收后上报县财政局“一卡通”办公室,1.5万元补助资金随即拨付到户,使这户贫困户住房达到“五有”标准(有抗震柱、有卫生厕所、有水电进户、有独立厨房、有兑付凭证),确保了施工质量,也实现了“实施一户、监管一户,完成一户、验收一户,达标一户、拨付一户”的初衷。

  排查认定工作是个难题。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尤其是经费方面的矛盾,必须积极与镇村沟通,多渠道、多途径寻求解决方案。

  陂西镇东毛村村民韩永曾经扬言,谁都不能动他家的房子,他没有钱。扶贫干部去找他沟通多次,均无功而返。一时间,没有哪支施工队伍敢去碰那间危房,局面一度僵持。

  本着“危房不住人”的基本原则,我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同时积极与镇村沟通。一方面,我继续请村干部和韩永的亲戚不断做工作、讲道理;另一方面,就其经济状况与领导沟通,确定采取“中央财政补助一点、地方财政补助一点、亲戚捐助一点、社会募捐一点”的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推动下,韩永的住房安全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该项目共投资3.639万元,包括中央补助资金1.33万元、省级补助资金5000元、市级配套资金1340元、县级配套资金6750元、亲戚以及镇村帮扶1万元。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来落实,就必须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鲁桥镇民联村一位村民在建房初期咨询,能否把建房面积扩大一点点?经过多次与镇村沟通,直接入户宣传、解释政策,我们终于做通了一家人的思想工作并达成一致,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涉及政策问题,我和周围同事从来不敢有半点马虎,落实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坚持“贯彻上情、摸清下情、对照政策、严肃执行”的工作理念。

  正是基于坚持“精准化定位、专业化实施、全程化监管、全体系动员”,千万贫困户才能够顺利住进安全房,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

  走过充满艰辛汗水的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之路,我仍会笃定前行、一路收获,给自己的人生道路留下闪光的回忆。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