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河北三河市蒋福山的山场中人声鼎沸、机械轰鸣。这里正在对首都东部的燕山生态屏障进行修复,力争让经过数十年无序开采遭到破坏的20多平方公里的矿区尽早变成首都东部一块高质量生态绿地。
三河市市长刘连杰介绍,蒋福山区域为燕山余脉,总面积78平方公里,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白云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上世纪70年代起,当地百姓靠山吃山,办起了采石场、白灰窑,高峰时这里拥有500多家小开采企业。
经过数十年开采,山场被破坏区域达到2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矿区上缴的税收不到7亿元。不仅没有挖出当初人们希望的“金山”,而且毁掉了一个能够给群众带来生态红利的“青山”。
2016年,三河市打响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攻坚战,他们果断关停了全部采矿企业,成立了由市主管领导为组长的矿山修复领导小组,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思路,探索出一条生态复绿的矿山综合整治之路。
“通过公开招标,我们引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队伍参与竞标施工。主要采取削平填低、覆土植绿等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面积6.6平方公里,剩余15.4平方公里将于今年年末完成主体工程,明年春天将全部实现复耕及绿化。”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夏志刚告诉记者,目前,矿区已植树110万株、植草2900亩、新增可利用土地7000亩。在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过程中,市里还针对矿山地形地貌特点,兼顾现阶段生态治理与未来转型发展,最大限度地整理可利用土地,预计可新增1.5万亩可利用土地。
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福成集团参与治理的一期工程项目区,记者看到,山脚下是一片苹果园,山腰间是一排排松树,覆盖了整个山场。“这片园区原来主要出产建筑石子,布满大大小小的矿坑。经过治理修复,已建成1200多亩苹果园,今年秋天已经进入了挂果期,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苹果园技术员王桂山告诉记者。
“全面治理完成后,矿区将形成千亩林地、万亩花海的生态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打下基础。同时,借力矿山治理推动经济转型,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绿色创新区’,力争在打造出一块高质量绿地的同时,为山区百姓建起一座‘绿色银行’。”刘连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刘伟)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